“良知”在中国最早提出的是古代的孟子,他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所要求的价值底线,这或许就是俗称的良知。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教育我们,人要能够“致良知”。他认为“良知”是“心”的本质,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包括在“良知”之中。王阳明的教育作用论,要求人们向内心去寻找先天存在的道德。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教师,都有这种先天的道德,但是后天的物欲尘俗,容易蒙蔽我们的良知。而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既要帮助学生“致良知”,也要能够自己“致良知”。 要使受教育者获得良知,教育者首先应有良知。真正的知识分子常常被视为社会的良知,那是因为这些知识分子身上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的良知。而身为教育者,应是知识分子中最有良知的人,因为在教育者身上,不仅承载着人类的现在,而且承载着人类的未来。要有良知,这不是很高的要求,而是基本的要求。唯其如此,才会有爱心、责任心、向善心,才会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将受教育者导向自然、自由而又自觉的境界,导向真正的人的境界。
一、现代教师的教育良知
首先,教育良知是现代教师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教育良知在教师道德中有着特殊意义,它是教师人格的守护神。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教育良知来指导,教师人格需要教育良知来守护。教育良知可以表现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其主要内涵,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
第一,“恪尽职守”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责任的要求,如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等,以期不能误人子弟。要尽全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受到职业良知的谴责。
第二,“自觉工作”的要求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一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个体和自由的特性,“慎独”的美德十分重要,因为教师的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无人监督的。二是教师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没有边界和限度的,这就需要教师用道德来进行自律。
第三,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而且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其次,教育良知重要的体现在于塑造更多的优秀灵魂。
从教育的特点和属性上讲,教育工作是不可考量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一时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而正是这一接触,使得教师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灵魂,左右着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如果教师能以高尚积极的人文情怀感染学生,以正确的是非观念影响学生,这些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常听到有人说:教育工作凭良知干。解读“凭良知干”往往看到这样的字眼:爱岗敬业、加班加点、关爱学生、带病工作……这些固然重要,都应首肯,但是更要让为人师者用心灵去承载师德,用人性的标准在更深层次量化师德,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衡量师德,那么教育将会走上真正的康庄大道。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爱岗敬业、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职责问题。
其次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享受适应它的生活。这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教师从肩负的使命要求上应该努力做到的。
再次,作为良知我觉得应该更高一个层次,它应该关注人和社会几十年或几百年的状态以及未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教育良知应该是给学生心底里埋下一颗种子,一颗遇到适宜的水分和土壤而成长的种子。种子只要发芽、成长、成材,就会给人类带来光明,促进社会进步。陈景润之所以摘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桂冠,就是因为初中时代一位数学教师在他的心底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激励他学习数学、研究数学从而走向了成功。
二、教育良知无需用名利地位来衡量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思泰洛齐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握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的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虽然,我们不能如字如句地践行裴思泰洛齐说的话,但是他却告诉我们,在教育的生涯当中,我们收获最多的,不会是崇高的地位,也不会是优越的生活,而是一种用心去体会、用爱去付出、与学生休戚与共的感情!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每一个教师都是平凡的人。平凡人要有一颗平凡而健康、美好的心灵,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一个健康、快乐、善良、自信的老师。要用好教育良知,为学生心底里埋下一颗优良的种子,并不断地滋润,以备后发,为民族留下支撑,为人类留下希望,也使学生的生命迸发出七彩光环,为世界添色。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新课程理念下要重视集体备
- [教育理论] 站在战略高度探究教学实效
- [教育理论]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构建“
- [教育理论] 树信心、低起点、多归纳、
- [教育理论] 重塑课堂,实现高效
- [教育理论] 农村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对
- [教育理论] 教师评价语的运用策略
- [教育理论]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
- [教育理论] 小学德育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 [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呼唤“互尊互爱”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