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nba比分直播_虎扑nba-体育|社区|论坛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语言文化 > >

浅议中英称谓语的礼貌原则的对比

来源::未知 | 作者:nba比分直播_虎扑nba-体育|社区|论坛 | 本文已影响
   【摘要】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中英两种语言都有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反映到日常交流和会话的各个方面。本文旨在探讨中英两种语言在礼貌原则指导下反映在称谓语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称谓语;礼貌原则;对比
    1.          中英礼貌原则对比
    礼貌原则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关于礼貌语言问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社会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等角度提出了不少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
    1.1       Leech的礼貌原则
    Grice于1967年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指出言语交际双方为了使交际能顺利进行,在交际中会遵循合作原则。如果说话人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听话人应该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的隐含含义,即会话含意。
    合作原则虽然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但它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为此,英国着名学者Leech补充,丰富和发展了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系统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他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弥补其不足。礼貌原则主要包括6个方面:
    1.1.1            策略原则(Tact Maxim)即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1.1.2            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即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1.1.3            赞扬原则(Aprrobation Maxim)即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赞扬。
    1.1.4            谦虚原则(Modesty Maxim)即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1.1.5            赞同原则(Agreement Maxim)即尽量缩小与他人的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相同之处。
    1.1.6            同情原则(Sympathy Maxim)即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1.2     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历史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学者顾曰国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中国人日常交际的特点,提出了汉语言文化交流中四个方面的礼貌特征,即尊重(respectfulness),谦逊(modesty),态度热情(attitudinalwarmth)和文雅( refinement)同时借鉴Leech 的礼貌六原则,总结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礼貌原则,共包括五个方面:
    1.2.1            称呼准则即用适当的称呼问候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应。使用恰当的称呼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准则。
    1.2.2            自谦尊人准则  即贬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以及尊称他人或相关的事物。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也体现了汉文化中的谦虚品德。
    1.2.3            雅言准则即使用高雅的语言,禁用“粗语”。这一准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质。
    1.2.4            求同准则即交际双方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尽量和谐一致,满足对方的要求,赞同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的“尚同”或“恭敬不如从命”的礼仪。
    1.2.5            德言行准则  即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这个准则反映了汉文化中“有德者必有其行”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的传统思想。
    对比中英文化的礼貌原则,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大体上都遵循了两种基本模式:其一尽量缩小不礼貌的表达;其二尽量扩大礼貌的表达。但在交际过程礼貌原则的应用又各有特点,本文着重讨论礼貌原则表现在称呼语方面的异同,并试图分析其原因。
    2.          中英称谓语对比
    2.1汉英亲属称谓异同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相比之下,英语亲属称谓则相对贫乏,而且指称宽泛、语义模糊,除区分辈分外,亲疏、内外、长幼都可忽略不计。如sister姐,妹同为一词,年龄大小不分;grandmother既指奶奶也指外婆,父系、母系不分;uncle可指叔、伯、舅、姑父,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英语中的cousin一词更是无所不能,它不但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连性别也不分,囊括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一系列汉语称谓。
    2.2汉英社交称谓对比
    2.2.1     汉语社交称谓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1)姓名2)通用称呼如“同志”,“先生”,“师傅”3)零称呼语“喂”,“劳驾”4)
    只要有头衔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从礼貌原则的角度考虑,第4)种称呼最为普遍。
    2.2.2英语社交称谓
    在英语中,1)称谓词+姓,几乎都用Mr.+姓称呼男性,Miss+姓或Mrs.+配偶的姓来称呼女性。2)关系比较亲密的或者是熟人之间可以直呼其名,如Mary。3)而职称+姓氏或名这种称谓形式一般常用于对皇室成员、政府上层、宗教界、法律界和军界人士的称谓。如President Clinton(克林顿总统),Prince Charles(查尔斯亲王),Pope John(约翰教皇),Judge Jackson(杰克逊法官)。一般常见的职称或职业+姓氏的称谓是Doctor和professor。如Dr. White(怀特博士), Dr. Smith(史密斯大夫)。
    3.             礼貌原则对称谓语的影响
    3.1          礼貌原则对亲属称谓语的影响
    3.1.1不同的礼教传统。汉语亲属称谓中“内外有别,长幼有序”,这既遵循了礼貌原则也反映了汉民族传统的家庭宗法文化,根据父系血缘,围绕家长,确定他们在家族或宗族中的身份。封建礼教深入人心,礼节严格繁琐,也必然有详繁的称谓。
    与中国不同,西方强调法制,没有繁琐的礼教传统和名分观念。西方人崇尚平等,自我尊严与自由,那些礼貌规则仅仅是上层社会的一种文明装饰与点缀。
    3.1.2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长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中国人大多同宗同族而居,宗族、家族组织具有经济、教育、政治和武力自卫的职能作用。“亲亲”、“尊尊”、“父父”、“子子”,宗族内的亲属关系严格按等级区分。
    在西方人们偏爱小家庭生活方式,儿女到成年便要独立,较为多变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流动性较大,没有那么强烈的宗姓家族观念。西方人强调人格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因此英语中亲属称谓远没有汉语这么多,使用频率也没有这么高。
    3.2礼貌原则对于交际称谓的影响
    3.2.1汉语的头衔性称谓。植根于封建宗法等级社会中的官本位思想,汉语经常用头衔称呼表示礼貌,以示对别人的尊重。只要有头衔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在英语中,尊称的通用形式为“Mr.”、“Ms.”、“Mrs.”、“Miss”、“Sir”、“Madam”等,前四者可与姓或姓名连用。用头衔称呼的非常有限,如professor,doctor.
    3.2.2汉语社交称谓的“老”化称呼。中国社会有着悠久的尊老敬老的传统。人们“长者为尊”的观念根深蒂固。“老”字代表着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似乎“老”字称呼无处不在,如“老人家、张老、老李”等等,连外国人也是“老外”。
    在西方文化中,忌讳“老”字,因为“老”意味“old, useless”;“年龄大、体衰、保守、无用、失去活力和创造力”等等。他们被直呼其名,感到十分自然亲切。如被称为“Old grandma”则会感到反感,更可能是恼火。他们不崇老,而崇尚的是年轻、活力、权力和能力。
    3.2.3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在汉语中,出于礼貌,我们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用“叔叔”、“阿姨”来称呼与父母的朋友或与父母同辈的陌生人。这种称谓亲切温暖,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如果套用到英语中,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例如,有人的车开在一位老人的车后,他嫌老人开得太慢,于是就催促道:“Move it, Grandpa!”若一位当上了奶奶的年长女性被陌生人称作Granny,也会觉得受到冒犯而不悦。
    当然在礼貌原则指导下,中英两种语言在称呼自己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而英语里几乎没有与此相对应的称谓。
    英语中没有谦语,但也有一些尊称和敬语,如对国王或女王可直接用敬语 “Your Majesty”(陛下、国王、陛下或女王陛下),对亲王则说“Your Highness”(殿下),对法官称“Your Honor”(先生或阁下),对红衣主教称“Your Excellency”(阁下)。
    结语
    中西方虽然对于礼貌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人们都很注重求同存异,尊重对方,赞扬对方,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谦虚,但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中西语言文化中的称谓语涉及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我们结合礼貌原则研究中西文化中称谓用语的差异,能够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不会出现语用失误,同时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T].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3]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nba比分直播_虎扑nba-体育|社区|论坛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